logo好方法网

羽绒填充装置及其填充方法


技术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羽绒填充装置及其填充方法,属于充绒设备领域,本发明的羽绒填充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烘干箱,充绒组件,充绒组件设于机架上,充绒组件包括充绒基件,充绒基件内穿插有第五管体和第四管体,第五管体与第一安装管装配连接,第四管体与第二安装管  全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羽绒制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大,羽绒制品在制作过程 中通常采用两种常见方式:1.对于羽绒服或羽绒被等充绒量较大的羽绒制品而言,厂家会 选择充绒机进行充绒,一般是将鼓风机与管件等配合构成充绒机,将充绒管的出绒管口放 置到充绒制品的内胆内,然后用手或器械进行封口,通过启动鼓风机将羽绒送入羽绒制品 的内胆内来完成充绒,但是采用此方式的话,在充绒过程中会使羽绒制品中短时间内填充 了大量空气,在完成充绒封口后羽绒制品内空气仍然大量存留不利于羽绒制品内部羽绒的 均匀分布;2.对于较小的羽绒制品,厂家一般选用人工操作,由人工将称量好的羽绒分别塞 入羽绒制品内,但此方式存在效率低以及羽绒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羽绒填充装置,该装置充绒效果好,通过降低充 绒过程中羽绒制品内空气的残留有效避免羽绒在充绒物之间乱串,羽绒不易残留在充绒管 体内,羽绒制品内的羽绒分布均匀,羽绒受损率低,充绒简单,对人工依赖性低。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羽绒填充装置,包括: 机架,机架上设有烘干箱,烘干箱箱侧设有第一安装管和第二安装管; 充绒组件,充绒组件设于机架上,充绒组件包括充绒基件,充绒基件内穿插有第五管体 和第四管体,第五管体与第一安装管装配连接,第四管体与第二安装管装配连接,第四管体 另一端设有透气件; 充绒基件内分别设于与第四管体连通的第二辅助气道和与第五管体连通的第一辅助 气道,第一辅助气道、第二辅助气道均为倾斜设置,机架上设有气泵,气泵出气端连接第二 管体一端,第二管体另一端连接三通管,三通管另两端口分别连接第一管体和第三管体,第 一管体与第一辅助气道连通,第三管体与第二辅助气道连通。第一辅助气道的出气端与第 五管体内气流流向同向,第二辅助气道的出气端与第四管体内气流流向同向,第四管体设 透气件端部设于第五管体出料端侧方。 本发明先对羽绒进行烘干处理来保证充绒的羽绒干燥解决潮湿羽绒可能存在的 充绒隐患问题,现有存放羽绒可能因为天气或存放环境原因导致的羽绒潮湿,这种羽绒在 充绒设备中容易出现与充绒设备发生粘附残留在设备内导致充绒精准性降低或造成设备 堵塞问题,完成烘干的羽绒在气泵的作用下,利用气压差来将烘干箱内的羽绒通过充绒组 件送入到羽绒充填物中,具体的:气泵通过三通管对第一管体进气,第一管体送入气体沿充 绒基件内的第一辅助气道流动并向第五管体出口端流动,这样形成压差来促使烘干箱内的 羽绒向第五管体内移动并从第五管体的出口送入充绒物内来完成充绒操作,充绒中气泵通 过三通管同时将部分气体送入第三管体内并沿第二辅助气道进入第四管体内使第四管体 4 CN 111609691 A 说 明 书 2/10 页 内与充绒物内部之间形成压差来促使充绒物内的气体通过透气件进入第四管体内部,这样 有效解决充绒物在充绒过程中内部出现大量空气导致羽绒在充绒物之间乱串的问题,避免 因空气存留过多羽绒分布不均匀情况出现,而第四管体从充绒物内收集的空气沿第四管体 进入烘干箱内,对烘干箱内的羽绒具有搅动效果,使烘干箱内部羽绒分布均匀利于羽绒的 烘干以及快速出料,利用气流对烘干箱内的羽绒搅动相较于杆件搅动可降低羽绒受损几 率,使羽绒保持原有形态,且避免羽绒产生静电造成出绒布稳定性。第四管体内的气流送入 烘干箱内对其内部羽绒的搅动还可避免羽绒在第一安装管管口出现堵塞情况提高羽绒送 入效率,第一辅助气道、第二辅助气道均为倾斜设置方案目的在于降低气泵送入第五管体 或第四管体内气流流速损失,使进入五管体或第四管体内气流且倾斜方式进入可减小送入 气流相对管内物体的冲击,特别是减小送入气流对羽绒冲击破坏保证羽绒原有形态,倾斜 送入的气流与五管体或第四管体的管壁接触率得到提高,这样第五管体或第四管体管壁出 现物体粘附几率下降,起到清洁管壁的作用,有效解决现有羽绒充填过程中羽绒在充填管 内残留导致充填量不精准问题。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透气件与第五管体出料端口具有间距差。间距差小于10 厘米,大于3厘米,透气件与充绒物的充绒口间距保证大于10厘米,上述透气件与第五管体 出料端口间距的设计目的在于减小透气件周围气体对第五管体出料端口羽绒出料影响,充 绒基件的部件表面均涂覆有防粘涂料,通过在充绒基件的部件上涂覆防粘涂料来防止污渍 以及羽绒在充绒基件上产生粘附,特别是在第五管体和第四管体的内壁涂覆防粘涂料来避 免羽绒与管壁粘附几率,避免羽绒残留在管内以及防止管壁粘附杂质对充绒质量造成影 响,保证管壁内光洁,羽绒可快速通过第五管体,实现充绒效率的提升。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机架侧方设有排气组件,排气组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安 装板体,安装板体之间设有轴线平行设置的第一滚轴、第二滚轴和第三滚轴,安装板体外侧 分别设有用于驱动第一滚轴、第二滚轴旋转的第一驱动电机,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之间具 有1-40mm的间隙,第一滚轴上设有主齿轮,第三滚轴上设有与第一滚轴上齿轮啮合设置的 副齿轮,第三滚轴轴面与第一滚轴轴面间隙小于1mm。第三滚轴表面还开设有弧形通槽使第 三滚轴截面形成月牙状,该月牙中部具有圆形凸起。对于羽绒充填件而言在充填前,可能内 部存在部分空气,这不利于羽绒充填效果,例如羽绒被充填,羽绒被内有大量空气时羽绒充 填分布的分布均匀度会下降,通过排气组件以挤压方式对未进行充填羽绒的充填物进行挤 压操作来排出充填物内的空气,通过设计平行的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且分别设有驱动电机 来驱动,驱动方向相反来实现充填物从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两者之间通过,将充填物放入 第二滚轴和第一滚轴之间对充填物挤压排气,通过控制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之间的间距来 避免直接挤压可能存在充填物布料透气性不高而导致充填物破裂问题,第三滚轴的设置用 于保证第一滚轴的滚轴直线度,防止或降低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弯曲等现象,且在对充填 物挤压排气过程中第一滚轴表面可能会粘附线头等,设有的第三滚轴可适当刮除第一滚轴 表面粘附杂物。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烘干箱包括烘干箱体,烘干箱体内设有烘干罐体,烘干箱 体外设有进气主管,进气主管延伸至烘干箱体内并与烘干罐体连通且连通处设有滤板,烘 干箱体外设有第一安装管和第二安装管,第一安装管和第二安装管依次延伸至烘干箱体内 并与烘干罐体连通,烘干箱体外设有排气副管,排气副管延伸至烘干箱体内并与烘干罐体 5 CN 111609691 A 说 明 书 3/10 页 连通,烘干罐体上端部设有进料管,烘干箱体上端设有进料口,进料管与进料口对应装配, 烘干罐体内设有同轴的低速转动组件,低速转动组件由设置在烘干箱体外的第二驱动电机 驱动旋转。羽绒由于质量较轻,部分出售羽绒的商家可能会设法通过水分使羽绒总体重量 增加或者厂家所使用的羽绒在仓库存放过程中受潮,上述情况的羽绒在充填中可能会导致 充填量不精准或充填羽绒在充填管件内产生粘附、残留等情况,为此本申请设计烘干罐体 来对羽绒进行烘干处理后再充填,进气主管可将加热气体送入烘干罐体内对其内部羽绒进 行加热处理,所送入气体为低温气体,避免羽绒烘干过程中羽毛发生卷曲,羽绒烘干所产生 的水蒸气通过排气副管向烘干箱排出,所设计的烘干罐体外设烘干箱目的在于减小烘干热 量的流失速度且对烘干罐体起到保护作用。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烘干箱体为立方体结构其内部腔室也为立方体结构内 腔,烘干罐体设于烘干箱体中部,烘干箱体外壁设有固定支撑件,固定支撑件包括两具有夹 角的支撑条体,支撑条体交接处与烘干罐体外壁连接,两支撑条体另一端部通过弧形条体 连接,弧形条体设于烘干箱体内的直角拐角处且与烘干箱体内两个箱壁面接触,所接触的 面相互垂直。支撑固定件为扇叶状,烘干罐体外侧面套接有外套体,外套体表面环绕开设第 一孔体,第一孔体为半通孔体。在烘干罐体外部设置烘干箱体减小烘干罐体的热量流失速 度,烘干箱体还对烘干罐体起到保护作用,通过设计固定支撑件来将烘干箱体与烘干罐体 之间固定连接,保证烘干罐体在烘干箱体内部的稳定性,具体的烘干箱体内设有低速转动 组件对烘干罐体内的羽绒进行搅拌,避免羽绒团聚以及对第四管体送入的气体起到导流的 作用,在低速转动组件工作过程中以及进气主管不断送入低温气体过程中烘干罐体可能存 在振动或晃动,这可能会导致烘干罐体内壁与低速转动组件发生摩擦或碰撞,且烘干罐体 出现晃动或振动还会影响其与各管件的接口密封性,通过在烘干罐体外壁设置固定支撑件 且固定支撑件与烘干箱体连接的方式提高烘干罐体在箱内的稳定性,烘干罐体所产生的振 动或晃动力由固定支撑件的两支撑条体传递至其两端部的弧形条体上再传递至烘干箱体 上来分化烘干罐体的振动或晃动产生的力,由于弧形条体设于烘干箱体内的直角拐角处且 与烘干箱体内两个箱壁面接触,这样可适当调节固定支撑件两支撑条体受力均匀且弧形条 体提供一定的反向支撑力来提高烘干罐体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低速转动组件包括与烘干罐体同轴的转动主轴,转动主 轴贯穿烘干罐体上部和烘干箱体上部与第二驱动电机连接,转动主轴一侧面设有第一转动 板,另一对向侧面设有第二转动板,第一转动板水平高度位置高于第二转动板,第一转动板 和第二转动板构成第一转动组,转动主轴上至少设有两组高度不一致的第一转动组,且两 第一转动组交错布设,两第一转动组之间连接有第三转动板,第三转动板上端部与上方的 第一低速转动组件的第一转动板连接,第三转动板下端部与下方的第一低速转动组件的第 二转动板连接。所填充的羽绒放入烘干罐体内之后由于还未开始充绒,故第四管体内的气 流尚未进入烘干罐体内无法进行气流搅拌,在充绒过程中可选择气流搅拌和低速转动组件 机械搅拌组合的方式来对羽绒进行搅拌,促使烘干罐体内的羽绒分散均匀,避免羽绒团聚, 且保证羽绒原因形态避免其产生静电,实现出绒效果更佳,在烘干步骤中低速转动组件的 转动主轴旋转速度为15-25r/min,之后低速转动组件和第四管体内气流的混合搅拌时低速 转动组件控制在7-14r/min,第三转动组件上设计的第一转动组用于对烘干罐体内的羽绒 搅拌,促使其分散,利于进气主管送入的低温气体与羽绒接触带走羽绒中多余水体,设计第 6 CN 111609691 A 说 明 书 4/10 页 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且两者的水平高度不一致,这样的目的在于扩大高度方向上搅拌范 围,所设计的第三转动板随转动主轴旋转过程中对羽绒具有向上引导其移动轨迹的作用, 这样避免羽绒在烘干罐体底部聚集而出现团聚的问题,以防热量在烘干管体底部聚集而使 羽绒中的羽毛卷曲,同时延长羽绒在烘干罐体内停留时间提高羽绒烘干效果,在低速转动 组件和第四管体内气流的混合搅拌时第三转动板对第四管体进入烘干罐体内的气流也具 有引导作用,这样促使烘干罐体内的气流可形成较为规律的流动轨迹,有利于羽绒均匀分 撒,第四管体进入烘干罐体内的气流沿第三转动板向上流动过程中可带动烘干管体内的灰 尘颗粒向上移动从排气副管排出,以减小烘干罐体内灰尘颗粒含量提高羽绒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羽绒充绒方法,该充绒方法有效解决羽绒充绒过 程中羽绒制品内空气大量残留的问题, 应用羽绒填充装置的羽绒填充方法,步骤如下: -对充绒件挤压,排除充绒件中部分气体; -将第四管体和第五管体管口放入充绒件的充绒口内,启动气泵,利用气流促使烘干罐 内的羽绒从第五管体进入充绒件内,充绒过程中充绒件内的多余气体通过透气件进入第四 管体,第四管体内回流的气体进入烘干罐提高罐内羽绒流动性。 本发明先对羽绒进行烘干处理来保证充绒的羽绒干燥解决潮湿羽绒可能存在的 充绒隐患问题,气泵通过三通管对第一管体进气,第一管体送入气体沿充绒基件内的第一 辅助气道流动并向第五管体出口端流动,这样形成压差来促使烘干箱内的羽绒向第五管体 内移动并从第五管体的出口送入充绒物内来完成充绒操作,充绒中气泵通过三通管同时将 部分气体送入第三管体内并沿第二辅助气道进入第四管体内使第四管体内与充绒物内部 之间形成压差来促使充绒物内的气体通过透气件进入第四管体内部,这样有效解决充绒物 在充绒过程中内部出现大量空气导致羽绒在充绒物之间乱串的问题,避免因空气存留过多 羽绒分布不均匀情况出现,第四管体从充绒物内收集的空气沿第四管体进入烘干箱内,对 烘干箱内的羽绒具有搅动效果,使烘干箱内部羽绒分布均匀利于羽绒的烘干以及快速出 料,利用气流对烘干箱内的羽绒搅动相较于杆件搅动可降低羽绒受损几率,使羽绒保持原 有形态,且避免羽绒产生静电造成出绒布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烘干罐体内羽绒经烘干处理,羽绒在烘干同时在低速转 动组件旋转运动下在烘干罐体内位移,本发明先对羽绒进行烘干处理来保证充绒的羽绒干 燥解决潮湿羽绒可能存在的充绒隐患问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先对羽绒进行烘干处理来保证充 绒的羽绒干燥解决潮湿羽绒可能存在的充绒隐患问题,解决了充绒物在充绒过程中内部出 现大量空气导致羽绒在充绒物之间乱串的问题,避免因空气存留过多羽绒分布不均匀情况 出现,利用气流对羽绒搅动或气流和机械搅拌组合方式对羽绒搅动相较于单一的杆件搅动 本申请可实现降低羽绒受损几率,使羽绒保持原有形态,且避免羽绒产生静电造成出绒布 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7 CN 111609691 A 说 明 书 5/10 页 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羽绒充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充绒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充绒组件内容部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排气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滚轴、第二滚轴和第三滚轴之间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烘干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烘干组件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低速转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烘干罐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一拉动件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填充区下部导流板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机架;11-第一支撑板;12-第二支撑板;13-第一连接件;14-填 充区;15-吸气孔;16-导流板;20-烘干组件;21-第二驱动电机;22-进料口;23-烘干箱体; 24-第一安装管;25-第二安装管;26-进气主管;27-排气副管;30-充绒组件;301-第一辅助 气道;302-第二辅助气道;31-充绒基件;32-三通管;33-第一管体;34-第二管体;35-第三管 体;36-第三支撑板;37-第四管体;38-透气件;39-第五管体;40-气泵;50-第一拉动件;51- 网板;52-风扇;60-排气组件;61-安装板体;62-第一滚轴;63-第三滚轴;64-第二滚轴;65- 第一驱动电机;70-烘干罐体;71-固定支撑件;72-进料管;73-外套体;74-第一孔体;80-低 速转动组件;81-转动主轴;82-第一转动板;83-第二转动板;84-第三转动板。
分享到:
收藏